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泥河沟村,民风淳朴,向来有着“天下红枣第一村”的美誉。泥河沟村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秦晋大峡谷和泥河沟峡谷中,三面环山,一面临黄河,种植了不少枣树。
泥河沟村的枣树,种植年代不同,树龄不同,高低大小不同,各有秋千。在众多枣树中,有一株千年枣树,树龄最老,形态沧桑又奇特,是枣树中的明星,堪称“枣树王”。
01
尽管树龄已有年,但树高才8米,被誉为“活化石”
千年“枣树王”长在一面古墙边,主干向墙边倾斜,从腰部开始分成两个枝杈,树冠翠绿茂盛,姿态奇特。
这株千年枣树,已有岁了,垂垂老矣,树身黝黑,遍布沟壑,充满了沧桑之感。然而,树高仅有8米,还不到10米。在古树中,显得有些矮小了。
经过测量,得知千年枣树的干周3.4米,冠幅13米有余,树叶翠绿有光泽,枝上有硬刺。尽管整棵树看上去并没有多么高大,但处处可见岁月雕琢的痕迹。
枣树在此地,生长千年,历经无数风霜雨雪,树身因枯干而中空,形成了一个树洞。更奇特的是,树干上由下向上开裂成数股,或宽或窄,绕旋而上,犹如硕大的绳索拧成一股绳。
树身上的纹路也很特别,从细节处观察,会发现有的纹路像如猛虎,有的纹路又像云霞,还有的纹路像危险的断崖,奇形怪状的。
千年“枣树王”成了村中的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同时也是重要的“地标”。而且,“枣树王”被载入《中国红枣志》,誉为枣树的“活化石”。
02
每年产果多斤,果大核小,是当地的“铁杆庄稼”
尽管这株千年枣树已经垂垂老矣,也不够高大,但它根深叶茂,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春来秋去,枣树每年都会长出新叶,结出喜人的果实。
据了解,“枣树王”老当益壮,每年仍能结出多斤红枣。红枣果大核小,呈长圆形或圆柱形,一颗大约12克重,缀满枝条,向下垂吊着。在阳光下泛着光泽,令人垂涎欲滴。
金秋十月,红枣渐渐成熟,不仅色泽鲜红诱人,而且皮薄肉厚。采摘下来直接吃,果肉绿白色,口感脆甜,吃过还想吃。
也适合制成红枣干果,品质上乘,色香味俱全。重要的是,红枣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之王”。
而对村民来说,红枣树不仅仅是一种会结果的树,更被称为“铁杆庄稼”。他们认为古枣树的根是连着黄河的,所以结出来的果实特别香甜,与其他地方的红枣不一样。
03
枣树林占地36亩,是中国最早种植枣树的证据
千年的“枣树王”,生长于此地,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证明了中国是历史上最早种植枣树的。
据史料记载,陕西佳县从公元年就开始栽植枣树了,是世界上最早的枣树栽培基地。
而与这株千年“枣树王”一同生长在陕北大地上的古枣树,是面积最大、株数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枣树群落。
泥河沟村的枣树林占地36亩,共有1多株枣树,千姿百态。其中,有株枣树的树龄在年以上,还有30余株树龄已有千年。
树不高却很粗壮,呈现出奇特的形态,闻名世界。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能听到黄河水声的枣才是好枣。
距离泥河沟村不远,还有一片红枣科技示范园,栽植了从全国各地引进而来的余种枣树,被称为“红枣基因库”。
也是因此,泥河沟村有“天下红枣第一村”和“中华枣源”的美誉。
04
为什么这里的红枣特别甜?较大的温差有利于糖分转化
枣树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树种,在古老的《诗经》就有记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陕西佳县的红枣,凭什么成为“枣中珍品”呢?
这片厚重的黄土高原,是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温差较大,日照充足,热源丰富,冬季干燥寒冷。而且这里的土壤类型以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适宜种植枣树。
泥河沟村三面环山,两岸悬崖峭壁,中间则有平野铺展。这里早春升温快,枣树发芽相对早一些,到了秋季红枣成熟,较大的温差有利于糖分和风味物质的转化。这也是佳县红枣特别香甜的原因。
都说陕北十年九旱,能够在较为干旱的环境里生长,也有赖于枣树顽强的生命力。
枣树耐贫瘠,耐旱,根系十分发达,须根多生于地表。而且枣树固持表层土壤能力强,所以种植枣树可以起到良好的改土功效。
枣树还有个特点,自然繁育主要靠根系分蘖。你只要种下一株枣树,过几年枣树长大之后,树的根须所到之处,会有幼苗破土而出。
也就是说,一株枣树,有机会自由繁衍出一小片枣树林。如果想要挪移栽植,幼苗的成活率也很高。
05
结语
枣树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如影随形,而鲜艳的红枣,早已渗透到每个人的血液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乡愁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