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春节的脚步已越来越近。年味渐浓,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了。线上线下,商品真是琳琅满目,人们已经挑花了眼,到底该买什么样的年货呢?记者日前调查发现,春节前消费仍然有许多“暗坑”,比如畅销的干果有可能掺杂了往年的陈货、实惠的“年货淘”可能有“雷”、扫码得礼品背后有玄机、价格变化并不意味着实惠、APP下单团购果蔬可能没那么称心如意……要想有效“避坑”,消费者还真花点心思、擦亮眼睛、动动脑筋。1级“美颜”:人气干果悄悄“混”进陈货干果是港城人的必备年货,绝对是当仁不让的热销食品。1月18日上午,记者走访市区多家批发市场发现,糖果干果类副食品的销售行情一片火爆,琳琅满目的货品让人眼花缭乱。“今年的干果种类更加丰富,质量也新鲜上乘。最受市民欢迎的还是开心果、花生、碧根果这类的坚果食品。”大庆东路上一家店铺老板董先生说,“春节前是干果的销售旺季,销售额比平时明显增多。”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干果副食品专卖店和各大超市卖场的糖果干果货柜前也是人头攒动,各种品牌糖果、瓜子、花生都被摆到了显眼位置,已经拉开了热销的阵势。业内人士提醒,年货副食品市场本来是靠走量获利,部分市民习惯砍价,商家则既想要利润,又希望留住顾客,如此一来,他们只好在货品的品质上做文章,新旧掺着卖,一边压低售价,一边保证利润,这几乎是年货市场的一大“潜规则”。“年前客流量大,许多顾客急于购买,都不会太留意这方面的问题,导致商家敢大着胆子搞猫腻。”该人士提醒市民,购买年货时要多走几家,仔细对比,不要光图便宜,毕竟“一分钱一分货”,那些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同类商品,一定要提高警惕。2级“美颜”:淘实惠年货你可能“想得太多”春节临近,我市各大年货市场、商超以及电商平台针对各类热销年货的促销攻势已全面展开,很多市民在采买年货时都会绞尽脑汁淘实惠。不过记者走访了解到,有些市民在淘实惠的同时也不小心踩入了“坑”。“我从网上订购了两箱冷冻养殖虾,价格确实便宜,但质量不行。”市民许先生告诉记者,“这两箱虾比超市的价格便宜了多元,但无论是大小还是品质都差太多了。”同样踩“坑”的市民包女士也向记者反映,前些天她在电商平台以优惠价买到的一箱苹果,收货后却发觉“货不对板”,很多苹果都达不到商家承诺的“单果重量均在克以上”,另外还有好几个苹果有“内伤”。还有市民在购买过年的新衣时,因为图便宜遇到麻烦。市民刘女士前几天赶上某品牌电商旗舰店年货大促,秒杀了好几件冬装。“当时为了凑单图优惠买得比较多,但是衣服送到家试穿以后感觉都不太理想。”业内人士提示消费者,采买年货时别忘了多一份理性,即使价格很便宜也不要过度消费,下单前要做好功课,了解行情,避免盲目消费、冲动消费。另外,网购时应注意选择正规渠道,并在手机或电脑上保留好电子消费凭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级“美颜”:扫码得礼品后台操作“有道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除了传统的商家促销活动,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的新型促销方式也越来越多。1月18日晚,记者来到市区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在一家服装品牌店面前,几名工作人员正拿着作为赠品的保温杯招揽顾客。没过多久,店门口就聚集了不少人,工作人员举着挂在脖子上的吊牌,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