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如何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泸州桂圆出路在哪里
TUhjnbcbe - 2024/8/21 16:49:00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www.zkyyhhyy.net/index.html

近10天来,在泸州桂圆(又称龙眼)主产地泸县、江阳区、龙马潭区的一些乡镇,泸州桂圆出现了低价销售的情况:每公斤售价1元。在泸州城区,泸州桂圆大部分售价也为每公斤2元至4元。一些店铺销售品牌桂圆——张坝桂圆,每公斤售价则为10元至12元。

一方面,低价的泸州桂圆让市民大饱口福,有市民不禁感叹:舌头吃木了,吃得不想吃了;另一方面,一些果农则表示桂圆卖的钱比摘桂圆的人工费还少,不愿采摘桂圆出售,等其在树上自生自灭。

由于近年我市投产的桂圆树增加,去冬今春桂圆树未受冻,成花、坐果时气候也适宜,今年,我市桂圆总产量比过去年份最高总产量还高了50%,预计总产量达到12万吨。

泸州桂圆总产量暴增,如何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出路在哪里?

今年,泸州桂圆总产量暴增。泸州日报记者牟科摄

现在的解决办法:从外销加工冷藏着手

9月4日,我市举办年泸州市龙眼中晚熟品种展示评优会。9月21日至9月22日,年泸州市农民丰收节启动会暨世界晚熟龙眼优势区域中心发布会将举行。

除了提高“泸州桂圆”知名度和美誉度外,目前,解决泸州桂圆丰产不增收难题,还可考虑采取外销、加工、冷藏等措施。

销售杀岭南“回马枪”

泸州桂圆以肉厚鲜嫩、色泽晶莹、果汁香甜、风味隽美而享有盛誉,入选了原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年)》。在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和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上,泸州桂圆品牌价值达到13.92亿元,并获得全国果品区域优势品牌50强称号。

每年7月,沿海地区桂圆销往全国各地。如今,泸州桂圆成熟了,又该向何方市场进攻呢?

市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谭德卫建议,今年,因受冻害影响,全国桂圆大减产,泸州桂圆第一处可向沿海桂圆主产区广东、广西、福建一带返销。理由是这些地方有长期食用桂圆的习惯,日消耗桂圆可达2万吨,但今年这些主产区的桂圆大幅减产,售价上涨幅度较大。我市桂圆是晚熟品种,今年仍相对晚熟,避开了沿海地区桂圆的上市期,正好接上8至9月市场缺少鲜桂圆的空档期,可谓无竞争对手,一枝独秀。

第二处可选择北京、上海的市场,这些市场水果的吞吐量比较大。此前,泸县潮河镇“后湾”件桂圆(每件5公斤)曾销往上海,每件销售价达60元。

第三处可选择省内及重庆市场。由于泸州桂圆面积产量位居四川省第一,占全省桂圆近90%的份额,加之相对晚熟,要吃桂圆,人们都会选择泸州桂圆。

第四处,可选择港澳市场。香港澳门每天桂圆的销售量达到多吨,泸州桂圆避开了沿海桂圆以及泰国桂圆的上市期,正好填补香港澳门市场的空档。年,泸州5吨桂圆借助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平台,用两天时间就运送到港澳,首次将农产品直供港澳。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桂圆今年遭遇小年大减产,广西客商到泸州购买一种名叫石硖桂圆鲜果,每公斤收购价2元至6元,这是过去未曾有过的情况,这无疑增加了泸州桂圆外销的信心。

据了解,石硖桂圆鲜果具有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易剥皮、易离核、可食率高、耐贮运的特点。

桂圆深加工能力有待提高

按照我市邓桂、泸桂等几家企业的加工能力,加工干桂圆最多只能消化吨鲜桂圆。可见,我市桂圆深加工能力有待提高。

在干桂圆加工方面,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农业技术推广员陈伟(教授级高工)告诉记者,按照“3斤鲜果烤一斤干果”,至少可让鲜桂圆增值2倍以上,我市可多进行干桂圆加工,以减少鲜桂圆销售的压力。

至于干桂圆加工工艺,可考虑增加含水量高、口感好的干桂圆,这样可细分市场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喜好。在干果包装上,可采用“大袋套小袋”办法,大袋即10颗包装,小袋就单果包装。如此,可避免包装袋干果装多了没吃完易受潮变质的问题。

陈伟建议,还可考虑桂圆泡酒、桂圆酵素保健品,这样可提高鲜桂圆的附加值。

保鲜成桂圆销售重要环节

过去,泸县海潮镇有一个冷藏能力可达吨的冻库,可延长桂圆半个月的保鲜期,但因桂圆产区离海潮镇太远,无法满足本地桂圆冷藏要求。

如今,泸县宴美冻库冷藏能力可达3万吨,但冷藏销售需要冷链运输,需要冷藏车、冰柜等配套设施。

由于我市加工能力和冷藏能力的薄弱,特别是冷藏车的缺乏,决定了我市12万吨桂圆绝大部分只能鲜销。如此,桂圆保鲜就成了桂圆销售环节的重要一环。

在常温下,桂圆可保鲜1周。那有无简单实用的方法延长桂圆的保鲜期呢?

采用泡沫箱加冰块,降温保鲜,可以储运桂圆半个月,这是沿海荔枝、桂圆主产区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按1个冰袋泡沫箱可储运10公斤桂圆计算,泸州桂圆需要万个泡沫箱,还需要大量的冰袋。据了解,泸州无这种的生产企业,这对商家来讲,无疑是一个商机。

今后的解决办法:从龙眼良种“高换”等着手

今年桂圆采收后,可考虑将大年的桂圆借给小年、引种早熟超级晚熟品种、龙眼良种“高换”等措施,提升泸州桂圆品质,增加泸州桂圆的经济效益。

泸州市实施桂圆良种“高换”,并进行现场培训。泸州日报记者简放鹏摄

大年的桂圆借给小年

如何让丰产变增收,这里面大有讲究。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按照桂圆生产大小年的规律,今年我市桂圆丰产,明年一定会大幅减产。目前,还难以解决桂圆大小年的问题。在桂圆扬花特别多,坐果特别多时,能否考虑借一部分产量给明年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呢?

“桂圆今年借给明年”并非空谈,采用“疏花疏果”技术就能做到。“轮换挂果”技术支撑就是“疏花疏果”技术加肥水管理,将一些病态花残缺花、病态果残缺果摘掉,以减少桂圆树体营养的消耗,并增加树体的营养,一方面可保障今年桂圆的品质,另一方面可增加明年桂圆的产量,即“大年保品质,小年保产量”。

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站长黎秋刚认为,在桂圆扬花特别多、坐果特别多时,可考虑借一部分产量给明年,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打个比方,果农株桂圆树,将三分之一的桂圆树的花果给全部疏掉,将今年桂圆的产量转移一部分到明年,数量上虽然不变,仍是“一斤换一斤”,但丰年1斤桂圆,移到小年可以获得2至3斤桂圆的效益。

这就是“轮换挂果”技术,也是沿海桂圆产地解决“大小年”问题所采用的妙招。如果在今年开花结果时实施该技术,可让我市今年少产2万吨桂圆,既可以提高今年桂圆的品质,减少今年的销售压力,还可增加明年小年桂圆的产量,可谓一举三得。

引种早熟超级晚熟品种

我市桂圆生产面积达到30.6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晚熟龙眼生产基地。

目前,我市桂圆投产面积达到17.9万亩,主要分布在泸县、江阳区、龙马潭区,在成熟期上具有明显的晚熟优势,生产上不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但是主栽品种杂乱,多为实生树,优良品种占比不高,产业效益不明显。

针对泸州桂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助理、“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郑少泉建议:立足泸州本地气候优势,调整桂圆品种结构,加大泸州桂圆早熟和晚熟品种发展的比例,特别是加大对晚熟和特晚熟桂圆品种的发展力度,如冬宝9号、福晚1号等,适当发展部分早熟品种如宝石1号,并推荐发展翠香、高宝等中熟品种,以避免桂圆产量集中上市;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电商平台销售比例,实行精品包装销售;实施桂圆老旧果园“密改稀”,加强果树矮化栽培,便于田间管理和提高果品质量。

郑少泉先后到泸州10次,对泸州的龙眼产业发展情况比较了解。郑少泉认为,发展晚熟桂圆,能够把泸州的区位优势和品种优势相结合,这样让泸州桂圆品质、晚熟时间更具优势。每逢桂圆丰收大年,大量桂圆集中上市,价格下降明显。如果超级晚熟桂圆品种培育出来,可让桂圆的果期长达3个月,加上早中晚桂圆品种种植搭配好比例,可让果农的产品错峰上市,增加收入。

根据优质桂圆具备的条件,即果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3项指标,郑少泉建议泸州果农可引种冬宝9号、福晚1号、宝石1号等品种。

桂圆良种“高换”治本

我市是晚熟桂圆种植的传统优势区,经过多年发展,全市桂圆面积30.6万亩,常年产量8万余吨,面积、产量均占全省90%以上,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桂圆供应区和晚熟优质桂圆种植基地,桂圆产业成为我市助农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

但是,我市桂圆品种杂乱、结构不合理、产期过度集中等问题,制约了桂圆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市桂圆丰产不增收,严重挫伤果农积极性,桂圆产业亟待提档升级。

对此,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桂圆产业品种结构调整事宜,认为在品种引进、高换技术和农民意愿上都已具备充分条件,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尽快开展桂圆良种“高换”示范。

今年,我市在总结年桂圆良种“高换”经验与做法基础上,计划在泸县、江阳区、龙马潭区共高换桂圆0亩,以此示范带动我市桂圆产业发展。

据了解,本次桂圆良种高换示范项目的实施,我市依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品种和技术资源,该院是全国桂圆研究最具权威和实力的科研单位,建有国家桂圆资源圃,桂圆育种成效突出,桂圆生产技术领域研究居于全国前列。

本次高换品种均为福建省农科院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主要包括中晚熟种的宝石1号、翠香;晚熟种的高宝、福晚8号;特晚熟种的冬香、福晚9号等,成熟期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

作为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伟长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泸州桂圆出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