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别克族的日常饮食与维吾尔族大致相同,主要的食品有馍、抓饭、烤羊肉中、烤包子、烤全羊等,他们也喜欢吃各种奶制品,特别是在牧区有着丰富的乳制品,如奶油、奶皮子、酸奶子、奶豆腐等。此外,乌孜别克族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饮食。汤面是乌夜别克族人经常食用的家常饭,先用羊肉炝锅,然后放洋葱、盐、西红柿、土豆丁、辣皮子,夏季时还放一些新鲜贸豆,汤的味道鲜美无比,然后再下人手辨的面条。做出来的汤面汤是汤,面是面,不黏糊,面筋道,汤可口,吃了活精通气,头上出汗,全身舒爽。有时,也会和手揪的面片同煮。爆炒面是将煮好的拉面(拉条子)放在锅里炒,放什么菜,放多少油都有讲究。
汤面片爆炒面一般要多放一些油,油热后放羊肉片、洋葱、西红柿、辣椒、盐、胡椒粉等作料,肉炒熟后再放拉条子面爆炒。爆炒面油亮喷香,颜色悦目,十分好吃。薄皮包子是乌孜别克族逢年过节或招待亲友的一种食品。馅的原料主要有羊肉丁、洋葱、胡椒粉、盐等,拌馅要稍加些水,用死面。包子面皮辨得很薄,适过外面的皮几乎可以看到里面的馅,放在笼里蒸熟。其特点是皮薄肉嫩油多,伴有洋葱的香甜味,非常可口。薄皮包子除了单独食用外,还常和抓饭在一起食用,吃起来更有滋有味。
薄皮包子米肠子乌孜别克族人喜欢吃羊肠子藏大米,称为“米肠子”,其做法十分有趣,将羊肠洗净,单肝、羊心、羊肠油切碎,加胡椒粉、孜然粉、精盐与洗净的大米搅拌,加开水拌成馅灌入羊肠,灌好后两头用线绳扎紧,放入凉水锅中反复烧开几次,半熟后要在羊肠上扎一些小洞,防止羊肠爆裂,约一小时后即熟。米肠子味鲜美,不腻不腹。“纳仁”是乌孜别克族的传统佳肴,深受乌孜别克族人的喜爱。一般是来了尊贵的客人才做这种饭。其做法是把大块羊肉煮熟,在肉汤里下瓣薄的面片,面片切得很大,和肉同时放盘里,用手抓着吃。当然,在吃这种饭时,事先每个人都要洗手。吃过肉和面,还要喝肉汤。夏季吃完纳仁还要喘酸奶帮助消化。
米肠子吃纳仁需要时间较长,反映了主人热情好客的性格。“库尔达克”是一种菜肴。原料主要有羊肉或是牛肉、土豆、胡萝卜、洋葱、盐等,先将羊肉或牛肉放在锅里用油炒,接着放洋葱,等肉炒到焦黄时,放土豆、胡胡萝卜和盐燃续翻炒一会儿,最后再倒入适量的水慢慢焖炖约40分钟。“库尔达克”肉鲜嫩,土豆、胡萝卜香酥可口。乌孜别克族常常以馍、奶茶搭配这种菜肴,有时用米饭搭配。茶奶茶和清茶都是乌孜别克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他们早上一般都喝用新鲜的牛奶和茶水对成的奶茶。一般用铜锅将水烧开后,放入适量的茯茶,等茶色出来后,再对入牛奶,最后放盐。有的要在奶茶里放一些奶皮子或奶油,使奶茶更加醇香。除了奶茶外,清茶也每天必饮,一般在喝茶时佐食情、糖果、干果、水果等。
制作奶茶到乌孜别克族人家里做客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乌孜别克族人还保留着游牧民族对朋友和来客火热的情怀,他们说这是传统,不能破坏。他们会根据季节、未容的年龄、职业为客人制做不同的美食,其目的是让客人吃得舒服、合口味,客人满意主人就会高兴。若有远方来客或久未见面的朋友、重要宾客,主人还要宰羊、煮肉加以款待。客人到来时,乌孜别克族人会以隆重的礼节把客人迎接进屋,坐在上席。随后,主人会拿上毛巾、水壶、接水盆,让客人在座位上洗手。接着端上奶苯或是清茶,拿出馍、点心、饼干、各种干果、水果糖、奶油、蜂案等食品,有的还热情地往客人的奶茶里泡馍,让客人吃好。
乌孜别克族人家里家里人多的,还分席用餐,妇女和孩子另设一席。用餐时,长者坐上座,晚辈坐下座,长辈没动筷时,其他人不能先吃:馍要掰开吃,吃抓饭时不能在盘中挑来拣去,否则会被视为失礼。吃完饭,收拾完桌子上的东西后,主人还要烧茶,重新拿出罐、点心、饼干、干果等食品,请客人喝茶、吃水果,以助消食。除此之外,能歌善舞的乌孜别克族主人还会拿出乐器,为客人弹奏乌孜别克族的民歌,或是让客人与他们同舞同乐。总之,主人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客人感到高兴,以表达他们的欢迎、好客之情。在日常的食俗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吃羊头”了。当有贵宾前来做客时,乌孜别克族主人都会新宰一只羊来热情招待。
参考资料:中国清真饮食文化
本文乃“非事事”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