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权威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道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只有丰衣足食了,才能顾及到礼节、荣辱。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吃作为人们生存最基本的需求,贯穿始终。对于九五之尊的皇帝来说,饮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皇帝吃的每一口饭,都关系到他的安全,也关系到九五之尊的排场。为此,紫禁城中有一个最为神秘的场所,御膳房。清朝皇帝的事务由内务府主理,其中就包括膳房。膳房下还设有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和饭局,机构及其庞大。宫中还专门设了《膳底档》,凡是皇上吃过的菜点,必须详细地记入膳底档,皇帝无论什么时候想吃,呈上的菜点都不许走味。例如道光时,道光帝想吃乾隆时代的菜品,御厨就能根据膳底档中的记录,马上做出来,而且味道和乾隆时代是一样的。宫中有“四执事库”,专门保存记录皇帝衣、食、住、行的文书,其中就以膳房的文书最多。那么如此庞大的机构背后,皇帝的饮食生活,究竟是如何的呢?(一)康熙帝的节俭康熙年间的一天,康熙帝独自来到一家叫“蜜香居”的酒楼,这个酒楼分两层,楼下是大堂,菜色普通,但物美价廉,楼上是设施豪华,坐的都是王公贵族。酒楼的门口,堂倌正吆喝着卖包子,一出笼就被抢购一空。康熙走进一看,这包子确实便宜,他问掌柜,“这包子卖这么便宜,不是在做亏本生意吗?”。掌柜如实相告,卖这包子只想帮扶百姓,而且包子的材料都是从那些达官贵人浪费的粮食中挑选搭配的,要赚钱就赚那些王公贵族的钱。回宫之后,康熙亲笔提写了“百味斋”三个字送给了蜜香居,又派人去调查楼上那些王公贵族,到了过年的时候,送他们每人一副对联“一肴一馔当思物之维艰,微金毫银恒念来之不易”。康熙不止看不惯别人浪费,自己的饮食生活也是非常节俭。在清朝,皇帝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餐在早晨六点到八点之间,晚餐在下午一两点。但在早餐前和晚餐后,会有点心。而康熙有时候甚至只吃一顿饭。康熙在亲征平定噶尔丹时,为亲作表率,节约军粮,每天只吃一顿饭。法国传教士白晋曾评价康熙:康熙皇帝满足于最普通的食物,不追求特殊的美味,在饮食上从未看到他有铺张浪费的情况。对于膳房,康熙也是一直要求厉行节俭。御膳的历史先秦就有,但真正得名是在康熙年间,康熙帝亲笔题写“御膳房”匾额,还定下了御膳房的各种规则制度。纵观历史,穷奢极欲的帝王们多数都是短命而亡。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擒鳌拜、削三藩、扩领土,康熙用61年的时间,使大清从百废待兴到开创繁荣的康乾盛世。谁也不曾想到,如此繁华的背后,作为最高统治者,却奉行着节俭。(二)极盛的乾隆时代康熙厉行节俭,但到了他的孙子乾隆时期,经济空前繁荣,其饮食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乾隆特别爱吃,而且也极讲究排场,但一餐通常也只有20道菜左右,不像民间所传的那样奢华。清朝的御膳主要有三个烹调方式。一是满族人固有的烹调;二是保留明宫时山东御厨的烹饪方式;第三就是苏杭烹调。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在苏州待的时间是最长的。乾隆皇帝嗜好苏杭菜,特地命人编制了膳底档,苏杭菜就此在宫中流行起来。乾隆第四次南巡时,下榻苏州织造府,在用膳时,乾隆吃了府中厨师张东官的菜后,对他赞不绝口,于是便将他带回了北京,成了御厨。乾隆对张东官的厨艺十分满意,据记载,乾隆在东巡时一共带了三十多位御厨,只有三人得到了赏赐,其中就有张东官。而其他两人只各得一次赏赐,张东官却受了五次奖赏,可见乾隆对张东官厨艺和苏杭菜品的情有独钟。除了日常饮食,皇帝有时也会举行宴席,清代的宴席一般有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节令宴。乾隆时期,规模最大的还数千叟宴。千叟宴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乾隆五十年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参加宴会的就有三千人。千叟宴一般在正月举行,天气寒冷,参加宴会的又都是老人,为了照顾老人的身体,乾隆吩咐务必要让老人吃到热腾腾的食品。这可是个难题,这寒冷的天气,菜一端出来不得马上凉了,更何况人数这么多。于是有人想到了用“火锅”,每个老人面前摆上一个铜锅,下面烤炭火,既可以保暖又可以加热食物。至此之后,涮肉也在皇室中流行起来。乾隆时代是清朝最隆盛的时代,也是御膳房最鼎盛的时期。饮食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乾隆尝遍江南美食,带回了一批厨艺精湛的烹饪大师,使苏杭菜流行于皇室,这也体现了满汉民族的融合。再加上各地的贡品,乾隆的饮食可谓是丰富多彩。(三)奢侈的慈禧清朝末年同治时期,虽然此时国内时局动荡,民不聊生,但丝毫不会影响到统治者铺张的饮食习惯。就慈禧来说,慈禧每顿餐通常需要准备四十八道菜,更别说逢年过节了。每天三顿饭需要准备猪一口、羊一只、鸡鸭各两只、新细米二斤、黄老米五合、江米三升、粳米面三升、白面十五斤、荞麦面一斤、麦子粉一斤、鲜菜十五斤。每天买办的食物,远远不止这些。在宫内是如此,就连外出慈禧也是绝不含糊。据说慈禧在乘火车前往奉天时,就带了个御厨随行,单单临时膳房就占了4节车厢,每餐需准备正菜、糕点、水果、干果等近百种。就连到了光绪年间,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也不改其穷奢极欲的本性。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带着光绪西逃,由于仓促出逃,御用服食、盘缠带都不多,慈禧一路上吃了不少苦。但一到了西安,慈禧又过上了奢侈的生活。每天准备的食物都要花上百两银子,再加上一时兴起,对民间饮食有了兴趣。这可苦了沿途的百姓,毕竟是出逃,就不可能随身携带大量的银子,这昂贵的花费,主要来自于对沿途及山陕人民的大肆搜刮。早已日暮西山的封建王朝,在统治者奢靡的饮食,御膳房回光返照似得繁忙背后,是无数饥饿困苦的黎民百姓。如今的御膳房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它见证着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从鼎盛走向没落,从腐败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