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类似于巴旦木的坚果,开启方式是按住“泪点”轻轻剥开。吃上去香脆可口,营养丰富。外表呈棕色,打开之后里面还有一层“黑衣”,去掉黑衣后就露出了它金黄色的内里。这种坚果就叫香榧,又称“子孙果”。
看这金黄色的果实,你流口水了吗?香榧是我国特有的著名珍稀干果,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种植,但浙江诸暨市是种植香榧历史最悠久的地方。香榧有个与众不同的特性,就是从开花到结果,要通过长达三年孕育才会成熟,也就是说,前年结的果要到今年才能采摘,今年结的果要到后年才可以采摘,枝头上三代同堂,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一种坚果了。收获过程的漫长也直接导致了香榧的价格较高,现在这些年基本在元一公斤左右,而像开心果、巴旦木这类坚果,平均在元左右,香榧是这些坚果的两倍,价格也是令人咋舌。
当然了,香榧的价格之高也不仅仅因为其种植时间长,也有种植气候条件要求高、采摘成本高、可食用部分较少、加工工序繁琐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其高昂的价格。过去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香榧产量比现在少很多,09年甚至在元一公斤左右,所以有一段时间,江浙沪用香榧送礼的现象层出不穷。
香榧也并非浪得虚名,徒有其表,其营养价值也非常丰富。香榧含有丰富的易被人体吸收的优质蛋白质、脂肪等,矿质元素、维生素丰富,果酸、树油含油量超过50%;种仁中的磷、钙等含量是一般干果、水果的20倍以上,有很好的保健效果;香榧籽油为高级食用油。
读到这里,读者们应该隐隐约约猜到为什么香榧被称为子孙果了吧!关于这一点,还有个小典故,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庵堂名曰“清莲庵”。内有一位骆氏太婆,她的娘家在西坑,因郭氏太公早逝,她便一直在庵堂内修行,祈福郑坞坑的子孙们。骆氏太婆求佛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上苍派了一只神鸟,衔着一枚种子来到庵堂,将这枚种子交给骆氏太婆便消失了。骆氏太婆将这枚种子埋在土里,经过日日夜夜,年复一年的细心栽培,终于开花结果成为了一颗树。因为这棵树果子今年生,明年摘的特性,骆氏太婆给它取名“子孙果”,也称“三代果”。即“一代果今年摘,二代果明年摘,三代果即树本身”,并寓意,人活在世,三代同堂,全家合满。经过岁月的演变,历史的变迁,这种果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因它“三代同堂”的寓意,被现代人广泛用于现在的酒席之中。这种果子便是香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