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郭军鸽盖煜牟敏王磊唐红梅史传芝
什么样的社区书记让居民安心?动员力强、沟通力强、创新力强、执行力强、共情力强……或许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
但说到底,居民们安心,离不开社区书记全身心地投入社区抗疫,总有很多办法把防控做好、把服务做细。10月26日,本报全媒体记者电话连线五位社区书记,倾听他们让居民安心的“秘诀”。
平安社区党委书记李娜
动员力强居民满意了,工作才算到位
在经开区(头屯河区)平安社区,社区党委书记李娜把社区分为五个区域,每个区域五人负责,精准到掌握每一家的情况,居民遇到紧急情况,几分钟就有人赶到。
居民袁庆义说,早上耳朵突然出血,老伴联系到李娜后,几分钟后,社区医疗小分队就赶来了,医院就诊,并协调志愿小分队的队员安抚老伴的情绪,“李书记把我们当亲人一样服务”。
正因为李娜的细心周到,在社区动员居民参与“四支队伍”时,近百名居民报名参与。
“大家都相信李娜,社区需要的时候,都愿意出一份力。”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宣传小分队的居民王燕说。
在基层工作12年的李娜看来,社区工作比的就是耐心和细心,居民满意了,自己的工作才算到位。
友好社区党总支书记王金凤
沟通力强善用柔性力量,巧解居民难事
这几个月以来,工作忙碌且繁琐。但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街道友好社区党总支书记王金凤凭借着女性特有的柔性力量,善于沟通,仔细观察,成了居民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大管家”。
“书记,我家老爷子的慢性病药快吃完了,这个现在怎么买?”“书记,今天的菜包种类可没上次丰富,能不能帮我们提提意见。”“书记,家里小孩奶粉没了,尿不湿也快用完了,咋办?”“书记,我这两天嗓子有点疼,我有点担心”……这样的电话,王金凤每天要接近四十通,每一通电话她都声音温柔,记录下对方的诉求,及时想办法解决。
即使偶尔遇到打电话抱怨发牢骚的,王金凤也会认真倾听、耐心开导。
社区管理着12个小区的户居民,凭借着亲和的沟通能力,王金凤收获了居民的信任,工作开展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地矿局家属院西院居民邹玲玲说,前段时间,家里储备的治疗肝硬化的药不够了,打电话给王金凤后,下午就帮忙送过来了,“她热心又细心,遇到问题,大家都愿意找她。”
银川路社区党总支书记魏云燕
创新力强善于总结经验,创新方式方法
根据统计的社区党员人数、名单,高新区(新市区)银川路街道银川路社区党总支书记魏云燕,成立了2个临时党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社区还总结此前疫情防控的经验,不以小区为最小服务区域,而是把小区拆分成单元,每一个党小组带领志愿者等再分为若干服务小组,熟悉所服务的每个单元的每一户居民,保证居民需求件件有回应。
“高龄老人、残疾人等,有专人服务。”魏云燕说,社区也有外围后勤小组、药物购送小组,专门联系物资保供企业、医院药店等,保障居民日常所需、就医购药等。
“在小区能看到党员的身影,在核酸检测现场能感受到志愿者的关心,在
怡和社区党委书记雷剑
执行力强工作严谨细致,遇事迎刃而解
几天前,水磨沟区水塔山街道怡和社区建立“四支队伍”时,居民主动报名,当天就拉出了名单。
在电话连线中,怡和社区党委书记雷剑说,社区管理11个小区,根据实际情况,社区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将社区工作人员和“四支队伍”人员进行混编,在各小区闭环管理,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和居民服务工作。
“‘四支队伍’建立后,减轻了社区压力,也能为居民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雷剑说,以往主要保障政府提供的蔬菜包、水果包、米面油等基本生活品的供应,志愿小分队成立后,可采购一些零食或者其他生活物资,满足居民个性化的需要。
家住景绣家园A期的居民钱风云说,现在一周至少可以买到两次水果包,还有酸奶、干果等,“这都离不开社区书记的付出,像他的名字一样,雷厉风行,有魄力。”
后泉路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岩芳
共情力强善于换位思考,赢得居民支持
每天接听上百个居民的电话,咨询、求助……怎么办?天山区黑甲山街道后泉路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岩芳给出的答案是,能解决的及时办,暂时解决不了的,做好解释工作。
姑丽努尔·斯马义从阿图什来乌就医,为了便于治疗,医院返回社区5号楼自家房屋居住。社区工作人员打开门发现,房子长期无人居住,什么都缺,基本不具备居住条件。
“这样的房子怎么住?”王岩芳想方设法协调安排,向邻居借床、借地毯,送上部分生活用品,安排社区食堂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他们这么辛苦还操心我的吃住,特别感谢他们。”姑丽努尔·斯马义说。
“我们直接面对居民,能感同身受地体会他们的心情,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问题才能破解。”王岩芳说,“特别是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居民看的就是你这个社区书记解决问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