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特征:茄科枸杞属植物,多棘刺灌木,多分枝;小枝顶端渐尖成棘刺状,节间短缩。短枝位于棘刺两侧,在幼枝上不明显,在老枝上则成瘤状,生有簇生叶或花、叶同时簇生,更老的枝则短枝成不生叶的瘤状凸起。花1-2朵生于短枝上;花梗细瘦,花冠漏斗状,浅紫色,浆果紫黑色,球状,有时顶端稍凹陷;种子肾形,褐色,花果期5-10月。
生长习性:适应性很强,耐寒、耐高温、耐盐碱、耐干旱。喜光,全光照下发育健壮,在庇荫下生长细弱,花果极少。对土壤要求不严,沙土、沙壤土、黏土、盐碱地均可生长。分布海拔—米。
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中亚、高加索和欧洲亦有。
常见品种:杞里香黑枸杞、楼上黑枸杞等。
杞里香黑枸杞:都是来自青海核心产地,产区平均海拔米,年光照时长约小时,降水量适宜,都是培育优质枸杞的先天条件。每年9月,头茬枸杞成熟了,每一粒新鲜。
楼上黑枸杞:楼上黑枸杞颗粒饱满,带浅棕色细柄,色泽润亮,有自然清香,内含多粒果籽。富含花青素,泡水后快速拉丝,果肉厚实,更耐泡。
常见病害和虫害:
枸杞白粉病。该病主要危害枸杞叶片,出现病害时,枸杞植株呈现一片白色,导致叶片逐渐变黄易脱落。防治方法:可以使用15%粉锈宁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倍液,每隔一个星期喷一次,果实采收前,要保证果品品质,就要停止用药。
枸杞根腐病。很容易导致枸杞植株死亡,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该病主要危害枸杞根茎部和根部,发病初期病部呈褐色至黑褐色,以后逐渐腐烂。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倍液进行防治。
蚜虫。主要集中在嫩梢、叶背及叶基部刺吸汁液。防治方法:要注意定期修剪残、枯、病、虫枝,集中销毁,消灭虫源。用3%啶虫脒倍液或10%吡虫啉倍液喷洒防治效果不过。
负泥虫。主要危害枸杞的嫩叶,会使枸杞不能正常抽枝发叶。防治方法:采用吡虫啉1倍液加高效氯氰菊酯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种植要求:
栽植密度。依据黑果枸杞的树体生长习性和栽培管理的需求设置栽植密度.其中.人工散户种植的适宜栽植株行距为0.8m×2.0m.机械化规模种植的适宜栽植株行距为0。8mx2.5m。
土壤施肥。幼苗定植时.施足底肥。每株施腐熟好的羊粪等农家肥0.75kg+Z.铵g+复合肥g,用土拌匀,即可栽种。
树形管理。黑果枸杞的修剪跟红果枸杞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枝条软,棘刺多,树体生长慢。在修剪中,应采用“剪、清、疏’’的修剪原则,即剪掉徒长枝、清掉膛内枝、疏出过密枝。
果实采摘。黑果枸杞的果实皮薄.果柄短.果柄与果实连接紧密。采摘时,可采用剪子剪掉果柄的方式,即用小剪子剪掉果柄.用小盒子或者小容器进行接收,既避免了棘刺扎手,也减少了果实的破损率,保证了果实的干果质量,增加了干果的商品性。
果实制干。黑果枸杞制干较容易.不需要进行拌碱处理,直接利用竹制容器或者透气的凉席等均可进行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