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观察
纪录片学习与分享平台
今天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而正在前几日,世界首例艾滋免疫婴儿在深圳诞生的消息突然间传遍网络,起初舆论好似满是自豪,毕竟中国又诞生了世界首例。随之又出现了各种伦理上的谴责以及官方介入调查的消息等等。
到底什么是基因编辑,基因编辑到底有什么益处和坏处,于是纪录片爱好者开始翻纪录片库,希望可以重新审视基因编辑技术。
1基因编辑技术是什么?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不是人类发明的,而是科学家发现的,因为这本来就是生命自带的免疫武器,只是直到年才被女生物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詹妮弗?杜德纳发现并公布于众。
基因编辑技术简单说来就是病*能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细菌上,利用细菌的细胞工具为自己的基因复制服务,从而达到传染疾病的目的。
然而伴随进化,细菌为了将病*的外来入侵基因清除,进化出CRISPR(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s)系统,利用这个系统,细菌可以不动声色地把病*基因从自己的染色体上切除,从而抑制疾病传播。
2深圳艾滋病免疫婴儿诞生的技术背景
年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已经完成,科学家已经揭晓了控制组成人体2.5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利用测得结果,科学家可以对人类进行基因筛查,找出有可能引发某些遗传病的基因,当然也可以筛查出哪些基因对某些疾病有天然免疫力。
同时,如果科学家模仿生物的CRISPR系统的工作原理,就可以改造甚至编辑基因,那么就可以治疗某些遗传疾病或者“制造”出对某些疾病有天生免疫力的人类,这也就是深圳艾滋病免疫婴儿诞生的技术背景。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这项技术并不是贺建奎团队的发明更不是他的原创。只是联合国觉得这有违人伦道德,早在年已经呼吁停止这方面的研究,并且至少25个国家也禁止该项目研究。
3
基因编辑技术为什么违反人伦?
尽管科学家已经掌握了基因编辑技术,然而生命的确太过复杂,我们掌握的情况其实并不理想。一方面的确知道某个基因能引发某项遗传病,也知道某个基因能够让生命获得某项疾病的免疫力,然而什么事物都是双刃剑,降低某一疾病的发生概率,与之相对就会增加罹患某种疾病的概率,关于他们之间的关联,科学家其实并不十分清楚。
另一方面,10%至15%富人的孩子已经比穷人的孩子更健康,如果这项技术全面放开,那么意味着富人天生可能拥有比穷人更多的基因优势,从人类发展的层面来讲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一直以来,人类就是在不断冒险中前进,但这次,可能是极大的一种挑战,而我们好像还没有做好接受挑战的准备。
本文授权转载自:NHK纪录片分享会(id:nhkdocument)
根据需要有适当改动
按照图示,将设为“星标”,
就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我们了~
投稿:xtfcher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