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WHO艾滋病治疗指南更新
TUhjnbcbe - 2021/4/15 17:23:00
白癜风         http://www.gs218.com/

WHO在年第十届国际艾滋病大会上发布了HIV感染者抗病*治疗方案的最新调整建议。

该方案的主要调整建议为:

1)一线治疗首选方案中使用DTG(强烈推荐)

2)一线治疗替代方案中使用mg的EFV(强烈推荐)

3)二线治疗首选方案中使用DTG(一线治疗方案中未使用过DTG,有限制的推荐)

4)二线治疗首选方案中使用PIs(一线治疗方案中使用过DTG,强烈推荐)

注:DTG:dolutegravir;EFV:依非韦伦;PIs:利托那韦增强蛋白酶抑制剂

方案调整的循证医学证据

一、DTG,更低的耐药风险和副作用

年最新的系统评价再次证实,一线治疗方案中DTG联合两种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具有更高的病*抑制率、更低的耐药性风险和良好的药物安全性。

最初在博茨瓦纳的研究结果显示,怀孕时使用DTG的名妇女所生的婴儿中,有4例神经管缺陷(导致脊柱裂等问题的大脑和脊髓天生缺陷),发病率为0.94%。

随后博茨瓦纳微生物中心和美国CDC扩大了研究数据,将出生监测点覆盖率从72%扩大到了92%,研究发现孕妇服用DTG仅有1例神经管缺陷,发病率为0.66%。

到目前为止,虽然有报道服用DTG的人群中胎儿神经管损伤的风险,但绝对风险相对较低,加权风险为0.36%,但是由于DTG高效的病*抑制率和良好的安全性,所以年在艾滋病指南一线治疗方案中推荐DTG作为首选。

同时,WHO认为使用DTG时应该向生育期妇女提供更多的利益和风险信息。

二、EFV,mg替换为mg

一线治疗方案中使用mg替代mg的EFV有诸多优势,比如感染者对mg的EFV耐受性更好,治疗中止相关不良事件以及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性更低,而且mg的药丸尺寸更小,药物经济学更具优势。

ENCORE1研究组织了一个随机双盲的大样本对照实验,旨在评价EFV的减量方案的可行性,该研究纳入了13个国家38个临床中心,共名既往未接受过抗病*治疗的HIV感染者,历时96周,主要终点为病*载量是否低于检测水平,次要终点为评估EFV相关不良反应比例。

研究发现,mg的EFV组有90%达到病*载量低于检测水平,mg组有90.6%病*载量低于检测水平,二者差别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且mg的EFV治疗组中,患者出现EFV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比例仅为38%,低于mgEFV组的48%。

因此,mg的EFV的病*抑制数据与mg的类似,且不良反应更低。

三、二线治疗方案中DTG和PIs的对比

最新的研究证据表明,对一线治疗失败且非DTG方案的人群,在二线中使用DTG比蛋白酶抑制剂(PIs)更安全有效。

首次前瞻性研究比较了含DTG和PIs二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48周结果显示,对于应用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非首次使用DTG),DTG联合两种核苷类的逆转录酶抑制剂病*学疗效显著优于PIs,并且表现出了更好的安全性。

结合DTG的其他优点,比如降低成本、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等,DTG被推荐为在一线未使用过DTG方案的成人、青少年、儿童的二线首选抗逆转录病*(ARV)药物。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年提出“3个90%”的防治目标,即到年,90%艾滋病感染者经过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90%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治疗、90%接受治疗者体内病*得到控制。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全球艾滋病最新情况》中的报告,年,约79%艾滋病病*感染者知晓自身感染状况,78%知晓自身感染的人群正在接受治疗,86%的正在接受治疗的感染者病*得到抑制。

可以看到,距离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3个90%”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过随着新药物的研发的成功,更高的耐药屏障,更低的副作用,更便捷的服药方式等创新药物持续为HIV感染者带来福音,比如,抗病*领域的著名公司吉利德研发的捷扶康和达可挥成功在我国获批上市。

与此同时,WHO指南的更新,将具有高耐药屏障、快速抑制病*、药物间相互作用少等特点的药物作为艾滋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线首选,会让感染人群和高危人群活动更长久的获益。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决心达到联合国规划署“3个90%”的目标,让艾滋病可防可控。

参考文献:

1
查看完整版本: WHO艾滋病治疗指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