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HIVHBV共感染引起的肝损害成为A
TUhjnbcbe - 2021/6/10 23:47:00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正规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李太生

主任医师

医院感染内科

HIV/HBV共感染现状

HBV与HIV感染均为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全球约有万HBV与HIV共感染的患者,HIV感染者中约5%~15%合并HBV感染。

HIV/HBV共感染患者疾病进展快,患者从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及肝细胞癌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抗逆转录病*(ARV)的肝*性及HBV相关的免疫重建和炎症综合征等问题使HIV感染的治疗变得复杂。

过去10年间医院共收治了例的HIV感染的患者,发现患者平均感染年龄为36岁,主要感染途径为性传播途径,其中9.5%的患者合并HBV感染。

此外,相关研究发现HIV与HBV共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已成为AIDS第二位的死因。

治疗难点:HIV感染病情进展加快

目前关于HIV/HBV合并感染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合并感染对HIV疾病进展、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治疗(HAART)疗效、对乙肝抗病*治疗的疗效及是否增加艾滋病药物的肝*性的影响等方面,李太生教授从上述几个方面对HIV/HBV合并感染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简述。

有研究发现,与单纯HIV感染患者相比,HIV/HBV合并感染不仅CD4+T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对cells/μL,P<0.01),且其平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明显高于前者(30对22U/L,P<0.01)。这表明HIV/HBV共感染可加快HIV疾病进展。

此外,与单纯HIV感染患者相比,共感染患者其平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APRI)评分显著高于前者(0.40对0.32,P<0.01),且共感染患者在APRI评分≤0.5和0.5-1.5组所占比例与单纯感染者相比差异明显(63.1%对79.3%;35.4%对20.1%),提示共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高于单纯感染患者。

有研究分别给予单纯HIV感染、HIV合并HBV感染、HBV感染完全恢复、HIV合并HBV表面抗体或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行6个月、1年、2年的HAART治疗,四组患者HIV病*载量降低及CD4+T细胞增加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HBV共感染不影响HAART对HIV的疗效。

此外,对于HIV/HBV共感染的患者,使用非核苷类药物的患者肝*性无显著增加,因此HIV/HBV共感染未增加奈韦拉平(NVP)肝*性。

治疗瓶颈:TDF的长期安全性

HIV感染尚无法根治,是一种需要终生用药的疾病,相关指南主要推荐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TDF)用于HIV感染的治疗。

拉米夫定仅可用于HBVDNA载量低的共感染患者,而TDF则不适用于高龄及骨质疏松的患者,因此必须要考虑到长期服用抗病*药的安全性。

TDF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治疗艾滋病的常用药物。TDF对HIV治疗效果显著,但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骨密度,引起患者骨质疏松。研究表明,与未使用TDF的治疗患者相比,使用TDF2年后患者胶原C端肽(CTX)和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等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前者,提示TDF可引起骨质疏松和骨流失。此外我国HIV感染患者骨流失速度远高于欧美国家,这可能与国内TDF使用浓度较高,增加了其*性有关。

TDF的另一个不良反应是肾脏*性。有研究探讨了TDF+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PI/r)的方案对我国HIV/AID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65岁以下,肾小球滤过率(eGFR)>70ml/min的患者,TDF治疗前6个月内确实可使其血肌酐升高及eGFR水平下降,但eGFR下降在允许范围内,因此对此类患者肾功能损害不大,但对于其他患者,需要注意TDF可能引起严重肾脏损害。

治疗推荐:包含抗HBV病*作用药物

李太生教授指出,患者感染HIV后免疫力低下,而感染HBV后又可导致相应的免疫反应,因此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不论对HIV还是对HBV进行治疗都非常复杂。对于这样的患者,推荐在治疗HIV的HAART的3个药物中,必须有2个药物同时能够起到抗HBV病*的作用。

目前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主要推荐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的治疗方案。我国自去年开始大量应用TDF乙肝的治疗,疗效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TDF有骨质疏松和肾脏*性等不良反应,因此长期服用其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对HBV病*载量极限低于两万拷贝的患者,李太生教授指出使用拉米夫定或拉米夫定+TDF疗效类似,但对于HBV病*载量大于两万拷贝的患者,如若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耐药性,因此对此类患者必须使用拉米夫定+TDF或拉米夫定联用其他药物的治疗方式。

治疗方向:改善慢性异常免疫激活状态

对于HIV感染治疗的未来前景,李太生教授指出,现已公认艾滋病是一种能长期存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免疫系统持续激活是AIDS患者最主要的免疫病理改变,伴随HIV感染的整个过程。慢性异常免疫激活会引起HIV感染引起CD4+T细胞的减少、病*储存库的形成和维持、免疫功能重建和重建障碍、非-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等。

因此,治疗AIDS慢性异常免疫激活必能改善AIDS患者远期预后,而完全清除存病*储库也将成为治愈艾滋病的新策略。

本文来自丁香园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上

对李太生教授的专访

编辑|蒋辛培

文章封面图来源|全景

文章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HIVHBV共感染引起的肝损害成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