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炼金房知音原创”
新品介绍
觉察的方法
21/7/3
之前我们分享过关于“觉察”。但很多人会不太清楚什么叫“觉察”。觉察其实就是发现和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惯性思维。有一个笑话这样说,挑食的永远都是小孩子,成年人从不挑食。为什么不挑食?因为只会买自己喜欢吃的呀!不喜欢的就不买,当然也就不会出现挑食了。
只选择愿意选择的,而不考虑其它的潜在可能性,这就是一种惯性思维。在这种惯常的行为模式中我们也不会去思考“为什么我会选择这个,而不去考虑其他的选项呢?”反言之,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察就会产生,改变也会随之产生。
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某一项而不选择另一项,来源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你一直处在被潜意识支配的惯性思维中,当然就很难有所改变,就好像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安全,但很难有所成长。只有跳出舒适圈,换一个角度才能看到自己以往的问题。例如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场里,我们常常会反复地遇到同一类的人——特别令自己讨厌的人。而且往往越想躲开就越频繁的遇到,如果我们可以在升起这种负向情绪的时候反思一下,我们究竟是讨厌这类人身上的哪一点呢?试着和自己和解,接纳自己对于这种情况和做法的表达,就会减少甚至不再遇到这一类人。
尝试做一个改变,来意识到自己可以做另外的选择。
老好人型
这一类朋友们很难去拒绝别人的请求,只要自己力所能及就竭尽全力的发光发热。传统上的教育观念提倡要顾全大局,眷顾他人,以至于在几辈人当中都多少会有这样的思维和行为惯性。这种行为模式虽然会带来较好的人缘,但也会因此使自己的内在能量过度消耗,长此以往会发现自己很难把每一件事都兼顾到,甚至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了。
尝试说不!给自己立一个限度和底线并将自己周围的关系网做一个分类:面对哪些人的要求可以适当的答应,哪些人可以尝试去拒绝。从在贸易市场买菜,拒绝摊主一把抓自己挑选开始。
理智分析型
这一类朋友往往会通过各种数据和模拟来得出一个自己认为最优的选择。但却忽略了所有的事情都是以人为本的,忽略人本身的感受而仅以利益和结局为导向,也就不能算做最优。长久的处于这种与情绪情感隔绝的状态里会导致很难理解他人的情绪,也弄不清自己为什么会引发负向情绪。
先考虑双方的情绪,而不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