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网炸了
据人民网报道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出生了
微博热搜显示此话题“沸”
据人民网深圳今日(26日)报道,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
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据悉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基因(HIV病*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为“CRISPR/Cas9”技术。
据报道,这次编辑峰会于年11月27—29日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和香港科学院在香港联合举办。
贺建奎将在峰会现场展示他领导的项目组在小鼠、猴和人类胚胎的实验数据。在0枚人类胚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脱靶现象;而所有人类正常胚胎里面,有超过44%的胚胎编辑有效。
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他表示,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
这个消息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朋友圈及微博都刷屏了
失眠中的小艾viola:人体实验,天哪,伦理怎么过的慕星雨Sara:觉得并没有什么可庆贺的,能避免脱靶吗?修改了CCR后对CCR发挥的其他功能有没有影响,这两个孩子以后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都未可知,这种实验简直可怕至极,怎么通过的伦理?上官就是我啊:超级人类诞生红*蓝下的噩梦:这种研究如果继续在真人身上实验,感觉像慢慢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我们为潘多拉的美貌所吸引,却忽视了偷偷散发的灾难
通过基因编辑,这两名婴儿的CCR基因通过人为,发生了永久的变化。他们对HIV病*可能有了天然的免疫力。但他们的其他生理功能,是否会出现变化?
对于坊间出现的疑问,封面新闻记者通过公开电子邮箱,与该技术团队领头人、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取得联系。贺建奎回复,他11月26日至29日正在香港参加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
背后支持机构浮现“莆田系”身影
记者就部分媒体公开的这项实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表书留意到,贺建奎这项研究提交审查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
据此前一名曾在医学伦理委员会担任委员的专家向记者表示,按照此前惯例,像基因编辑等技术等临床研究,实际上是不需要向卫计部门进行报备,医院内的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通过天眼查等资料查询了解到,上述公司高管、法人均指向一名名为“林玉明”的人士,资料指出其系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担任董事长、高管、医院及投资机构共计27家,而记者通过过往公开资料发现,医院“莆田系”的代表人物之一,并被媒体称为“莆田系第二代”。记者留意到,林玉明其所担任法人及高管机构面临的法律诉讼为条,法院开出公告共计36条。
医院
否认基因编辑婴儿和该院有关
今日(26日)下午,上个月刚刚从医院离职的医务部主任秦苏骥对记者表示,根据申请书显示的时间,医院任职,同时他也是伦理委员会成员,但是他并没有印象,医院开过这个会议。作为伦理委员会成员,他的签名没有在申请书上。
封面新闻记者致电该项目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的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院办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在调查此事,可以明确的是,此次基因编辑婴儿医院做的,医院出生的”。至于网上流传的那张申请书,医院并不了解情况,目前正在调查核实。到时候有新的情况会告诉大家。
不过相对于深圳和美方面的回应,记者通过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却发现相关试验的备案文件,其项目名为“HIV免疫基因CCR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即本次通过基因编辑诞生的免疫艾滋病婴儿项目,而在伦理委员会一栏上,记者看到批准本研究的伦理委员会,是“医院伦理委员会”。
既然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批准,且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备案公示,医院却对此“不知情”?记者向该项目的覃姓注册联系人进行致电及发送求证短信,但截止记者发稿前,对方仍未就相关问题进行回应。
同时记者了解到,深圳市卫计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没有接到该项目报备,目前卫计委正在对此事进行核实。
深圳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主任杨峥嵘介绍,这个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还没有经过充分证实。但是,理论上,父母都是艾滋病患者也可以生健康孩子。最简单的方法是,双方都进行成功的抗病*治疗,达到病*抑制,就有很大几率生健康孩子。如果不放心,还可以通过体外“洗精”+试管婴儿技术生孩子,不过这个技术国内比较难操作。
科技日报连发四问
专家质疑伦理申请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的消息炸锅后
媒体与专家先后发声
▼
科技日报提4点疑问
1、CCR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会导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3、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4、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基因编辑手段用于人体的实验?
▼
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在接受媒体采访指出,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实验伦理申请非常草率。
从公开资料显示,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伦理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伦理审查是10月9日通过的,但孩子在11月就出生了。
刘颖认为,这份伦理申请非常的草率。伦理审查是按照“科研项目”的标准实施的,这个标准本身就不对。
这一实验从科学层面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两个孩子作为试验品,这些未知风险将会伴随他们的成长。从事这一实验的科研人员既非HIV研究者,也非基因编辑领域专家,项目实施时其测序公司和其背后的商业资本在铤而走险。
该项目的实施可预见的会使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受到影响,也会使中国科研界的发展受到质疑。
最新回应
南方科技大学回应:
贺建奎已停薪留职,研究工作学校不知情
南方科技大学发布“关于贺建奎副教授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的情况
声明”:
今日,有媒体报道贺建奎副教授(已于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年2月—年1月)对人体胚胎进行了基因编辑研究,我校深表震惊。在
一、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二、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三、南方科技大学严格要求科学研究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遵守国际学术伦理、学术规范。我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
已启动调查
刚刚,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微博
11月26日,有媒体报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引发公众对该项研究的安全性与伦理性的热议。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明确规定“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是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的管理责任主体,应当设立伦理委员会,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伦理委员会独立开展伦理审查工作。
医疗卫生机构未设立伦理委员会的,不得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并在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登记”。
深圳市参照该《办法》对省级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的相关职责要求,建立了“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并已开展“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已设立伦理委员会的备案工作”。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经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进行公布。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
年11月26日
安岳电视台
向你推荐
安岳新任县委书记彭洪率队调研这些工作……
安岳人,好消息!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来了安岳一年轻男子因与家人闹矛盾离家出走,因身无分文尾随抢劫......
颈椎病的保健方法
安岳县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信息来源:华西都市报、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陶雨露
值班主编:覃 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