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危”性行为之后,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立即去做艾滋病检测。当检测结果是阴性时,一部分人会松下一口气,但是还有另一部分人却依旧紧张。检测结果为阴并不会令他们松一口气,他们依旧坚信他们感染了艾滋病,惶惶终日,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将之认定为“恐艾症”。
恐艾症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障碍,指对艾滋病具有强烈的恐惧心理,同时可能伴有焦虑、抑郁和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
患有恐艾症的患者有哪些表现?
① 有的人谈起艾滋病就会痛不欲生,还会出现失眠、头昏、心悸和出冷汗等症状。
② 有的人固执已见,不相信检查结果为阴性,认为检查结果有误或是试剂检查不出现自己感染病*。
③ 有的人坚称自己患有艾滋病,心理负担很重,还会要求家人进行相关检查。
虽然对艾滋病有恐惧心理可以有效增强对艾滋的预防,增强防卫,但是前提的适当的恐惧心理可以提高保护意识,过度的恐惧只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其实艾滋病病*并没有那么强大,那么无孔不入:
艾滋病病*对外界的抵抗力非常弱,离开人体之后只能存活几小时至几天,而且大多数的消*剂都可以杀灭它,甚至高温也可以杀死它。
而且艾滋病的感染途径仅限于与感染者的血液、乳汁、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液体有接触、交换等,日常的接触并不会感染艾滋病,所以不必因接触过外物而担心感染艾滋病。
对于“脱恐”,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改变观念,建立正确的认知心理
首先,恐艾并不是一件坏事,经历过这一阶段的人可能会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珍惜,不再放纵。
其次恐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这不能说明恐惧的内容会成真。要对医学检测结果有信心,目前艾滋病的检测技术准确性已经很高了,具有可靠性,所以不必对检测结果有怀疑。
二、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自己吓自己
不要在网上胡乱搜索信息,避免造成二次心理创伤。应学会获取规范权威的信息,例如从“恐艾”援助站、世界卫生组织